作为产业园区既有建筑的改造项目◆■◆,山南楼的改建以“绿色、低碳、环保、节能”为基本理念◆■★◆■。通过综合绿、灰海绵设施的运用,结合新产品、新材料的应用■◆,对雨水全过程进行调蓄净化◆★◆★,合理布置屋顶绿化、雨水花园、植草沟、透水铺装、装配式花箱、浅层调蓄设施■◆★■★■、雨水收集池等★◆★■◆,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和污染控制目标。同时减少能源消耗■■■◆◆■,最大程度对雨水资源进行再利用,实现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点击文字查看更多内容)
位于上海市虹口区天宝路891号,始建于1958年◆■★★■◆,原名提篮公园,是一座以中国自然山水园林风格为特色的大型综合性公园。2020年底启动改造,提升整体环境品质,实现生态韧性目标◆■★◆◆◆,为公园注入新时代活力■■■■◆◆。项目通过选用适宜海绵技术设施■★◆,优化各项工艺系统组合◆■★★■★,形成了★★“景观湖体+调蓄管+透水铺装+植草沟★★◆■■”的组合方式,实现绿化带内雨水自然下渗和径流就地存储利用。(点击文字查看更多内容)
2023年6月25日、7月25日、8月29日■■,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书记、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主任胡广杰先后三次召开海绵城市工作会议。会议指出◆◆★★◆★,要按工作计划加快推进落实,确保完成“到2025年◆■◆★■■,城市建成区4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以感受度、有效性、显示度为导向,以科技智能数字化应用为手段,以各部门、市区联动、多功能转化◆◆◆,展现韧性城市特征为主攻方向,落实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项目位于嘉定区马陆社区★◆,用地面积为4★★★.6万平方米◆★★,绿地率35%,总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整体设计理念从“树”的形象出发◆◆,结合校园建筑主题■◆★、树的形态及象征意义,整体风格体现★★◆■■◆“向上生长、坚韧不拔◆■■”的精神。项目设计深入融合海绵城市理念,系统实施海绵设施建设,场地调蓄总容积达到700.4m⊃3◆■■★;★★■★,最终可满足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4%、年径流污染控制率60%的设计目标要求。(点击文字查看更多内容)
2023年,本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系统化全域推进,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取得了积极成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吧~
项目位于奉贤区,作为新地标建筑,不仅承载着人文精神和教育意义★★■★,更在生态建设方面展现了前瞻性。项目秉持“海绵城市”设计理念,通过绿色屋顶、雨水断接、透水铺装■◆■★、水景空间、生物滞留设施、调蓄设施等灰绿设施的有机结合,将海绵元素融入项目的整体意境★★◆,点缀景观空间★★★◆◆。言子书院的海绵城市设计展现了对自然、舒适的生态宜居环境的追求,为城市的绿色、韧性发展提供了典范,彰显了现代城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理念◆◆★■■。(点击文字查看更多内容)
为深入宣传海绵城市理念★■,全面展示本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成效,2023年在★◆★“上海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微信公众号推出■★◆★■“海绵示范项目展示专栏”,专题介绍虹口和平公园★◆■★、闵行漕河泾科技绿洲等7个示范案例,涵盖公园◆◆■◆■、绿地、园区、办公楼宇■★、学校、文化建筑、住宅等不同类型项目。
发布《上海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办法》(沪住建规范联〔2023〕11号),指导全市范围内新、改、扩建建设项目的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及管理活动◆◆。
2023年6月29日、9月18日,张小宏副市长、王为人副秘书长两次召开海绵城市专题会议★◆■◆★。会议指出,海绵城市建设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城市水安全、改善城市水环境、推进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要系统化全域推进本市海绵城市建设。
2024年1月4日◆■◆,龚正市长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会议原则同意《上海市关于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并指出★■,上海滨江临海,要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基本理念★■,融入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要强化系统统筹,多措并举■★★◆■★,坚持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一体推进★◆,生态措施、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并举,切实放大综合效益。
位于桃浦科技智慧城核心板块★◆◆★■◆,总面积为96.07公顷◆■■◆★★,是桃浦打造多元化都市,建设宜居社区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桃浦作为上海西北部工业重镇转型绿色生态发展的缩影。中央绿地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点击文字查看更多内容)
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建设工程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管理的有关通知》(沪建综规〔2023〕374号),完善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机制,形成管理闭环,有序推进本市海绵城市建设■◆。
2023年11月17日,召开全市海绵城市管理培训会。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总工程师刘千伟出席培训会★◆。市海绵办各成员单位★■◆◆,各区、部分管委会相关负责参加培训★◆◆★。会议指出,要充分认识海绵城市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把海绵城市建设融入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相关部门需各司其职,以切实改善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为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项目位于闵行区虹桥镇,旨在打造一处景观环境优美、建筑尺度宜人★◆★、配套设施完善的低密度花园式科技园区。设计融入◆★“海绵城市”理念◆★■★◆,通过应用适宜海绵技术★★,减少地面径流、增加场地内部蓄水能力、控制污染物外排◆◆★,从而有效防止园区内涝★★■,实现径流污染控制、雨水收集利用、水环境生态改善等目标。(点击文字查看更多内容)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完成海绵示范项目100个★■,涵盖建筑小区、公园绿地、道路广场和水务系统四个类型◆◆。
2024年1月8日,召开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年度推进会★◆。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总工程师刘千伟出席会议。市海绵办各成员单位■★★★,各区以及临港、虹桥、度假区、长兴岛等管委会有关负责参加会议。会议指出■★,要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持规划先行★◆◆★,注重体制机制建设★◆■◆,系统推进建筑小区、道路广场、公园绿地★★■◆、河湖水系等项目建设,围绕年度目标,全力抓好落实。
项目遵循多样化的“社区+海绵”理念,通过应用海绵技术,优化场地雨水排水条件,减少地面径流、强化蓄水能力、控制污染物外排、增加雨水回收利用,着力打造杨浦新江湾城区域高品质人才安居工程◆■。(点击文字查看更多内容)